近年来,“文化育人”受到国内外职业院校的普遍关注,一些基于区域文化和行业文化特色的文化育人成果不断涌现,有效推动了职业院校的文化育人实践。我校作为交通行业特色鲜明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为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坚持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聚焦于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提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实践。在今年举办的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文化育人”高端学术论坛上,学校卢晓春副院长以《发展学生关键能力的思考与实践》为题进行了成果汇报,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好评。
我校的改革实践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三高三低”问题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出发,致力于解决学生创新素养、综合素质、发展潜能偏低的问题,从完善人才培养目标、重构特色课程体系、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等环节有序协调推进。按照“类别—单元—要素”3个层级设计了包括2大能力类别(社会能力、方法能力)、6大能力单元(交流表达能力等)、21个能力要素(语言表达能力等)在内的职业关键能力体系,完善了人才培养目标;对照6大关键能力单元设计专项课程,融通不同课程门类,重构了“专项+融合”特色课程体系;拓展了课程学习、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5类关键能力培养载体,创新了团队合作学习等教学组织形式,形成了有效的学习参与机制。
我校的改革实践立足职业教育实际,遵循全方位、全过程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的思路,按照“专业试点—经验总结—推广应用”步骤有序推进,有效提升了学生自我学习、团队协作、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职业关键能力,提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近三年,学生共获得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40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64项、省级奖项204项,位列广东省前茅。与此同时,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及3年期间获得职务晋升的比例均得到大幅度提高。我校改革实践成果在同类院校和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教育领域推广应用,得到了学生、同行、行业和社会的高度认可。成果先后获得第一届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特等奖、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第六届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励。
为全面推广学生关键能力提升的改革实践成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已将“综合素质培养项目”纳入《“创新强校工程”2014—2016年建设规划》,着力从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培养体系、支撑体系等方面综合构建学院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文 图/人文社科部)